2022年1月1日,與中國、東南亞國家休戚與共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除了此前介紹的種種利好外,RCEP的正式落地也將帶動區域中的中小跨境電商賣家逐步成為“微型跨國企業”。
在RCEP紅利的推動下,區域內國家貿易更加密切,東南亞部分國家也將承接中國的部分供應鏈外溢,產業面臨橫向轉移。
據德勤對亞太多國60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顯示,其中85%都是規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業;少到甚至只有一兩個人,卻能把生意做到超過3個以上的海外市場。歐美市場是如今他們帶貨的主流市場,但東南亞則被認為是發展最快的明日市場。
那么,在東南亞最有發展潛力的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最新發展狀況如何?除了Shopee,還有什么東南亞電商平臺增長不錯?作為明日市場的東南亞,增長紅利是否已達到賣家的預期?
一、東南亞最有發展潛力的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有何獨特之處?
站在RCEP風口上的東南亞電商市場,其爆發空間值得期待。
淡馬錫和貝恩發布的《e-Conomy SEA 2020》報告顯示,2015 年,東南亞電商市場的 GMV 僅為 50 億美元;2019 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380億美元,增長了6倍多。
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電商經歷了高速增長,全年的 GMV 比 2019 年上升了 63%,達到了620億美元,對比2015年,增長了11倍多。

來源:《e-Conomy SEA 2020》
根據預測,到 2025 年,東南亞的電商 GMV 將會達到 1720 億美元,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不僅增量空間較大,相較于歐美電商的動蕩起伏,東南亞的電商環境也更為穩定。
一是東南亞各國與中國的貿易宏觀環境友好穩定,而中美貿易摩擦仍未結束。
二是東南亞電商頭部 Shopee、Lazada、Tokopedia、Tiki 等都有中國公司背景,平臺政策上對中國賣家更為友好,未出現如 2021 年 4 月亞馬遜大規模封號的鐵腕整治政策。同時,Shopee、Lazada 在中國大力招商,也延續了多種國內電商玩法,成效顯著。
三是物流價格、時效較穩定。東南亞地區與中國一衣帶水,越南、泰國可通過陸上公路聯通,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可通過海運、空運聯通,物流時效及價格均相對穩定。
那在東南亞六國中,有哪些表現亮眼的市場呢?
1. 印度尼西亞:電商體量領跑東南亞,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e-Conomy SEA 2020》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印尼電商GMV達320億美元,同比 2019 年增長52.3%,并預測在2025年將以160%增速,增長至830億美元。
印尼的電商體量領跑東南亞,但因為其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及習慣與國內、歐美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一是龐大的穆斯林群體,他們對于宗教服裝、宗教節日用品的需求量大。此外,也更偏向于與伊斯蘭精神相契合的品牌。
二是年輕人口多,保守又時尚。印尼人口中位數約為 29.7 歲(中國為 37.1 歲),人口結構優質,年輕人數量多。據 Statista的數據,2020 年,有超過 50% 的印尼網購消費者為 18-34 歲年齡層,其中 25-34 歲的占 30.8%,可見千禧一代及 Z 世代為印尼電商市場的主力軍。而這群年輕人一方面追求時尚以及新鮮事物,喜歡追趕潮流,電子產品、潮牌和時尚產品是主要購買品類。另一方面受伊斯蘭信仰約束,保守又時尚。因此能同時滿足其宗教信仰和時尚感的產品也備受歡迎。
三是看中性價比與便捷性。根據 Deloitte 針對印尼市場電商消費者的調研顯示,31% 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實用性和便捷性是他們網購的主要驅動力,足不出戶就能對不同的產品進行了解、查詢和購買。
四是網購前習慣通過搜索引擎、社媒平臺查看產品評論、測評等信息。Hootsuite and Wearesocial 調研顯示,有 93% 的印尼消費者在網購前會通過谷歌搜索來查看產品評論。此外,基于重度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印尼消費者還會通過 YouTube、Facebook 以及 Instagram 等社媒平臺查看品牌、產品的相關評價。
2. 馬來西亞:最具潛力的市場,人均 GDP 僅次于新加坡,華人占總人口 23%
馬來西亞為東南亞第四大經濟體,國民富足。據世界銀行數據,2020 年馬來西亞的 GDP 總量為 3400 億美元,人均 GDP為10270美元,僅次于新加坡。
人口方面,華人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 23%,因此,基于相通的文化和語言,中國賣家進入馬來西亞市場會更得心應手。

截取自《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態勢及機會研究(2022)》
此外,基于高互聯網滲透率以及政府的力推,馬來西亞的電商規模逐漸增長。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的《2020 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預計,馬來西亞電商市場的商品銷售總額(GMV)在 2020年將增長 6%,達到 114 億美元,到 2025 年 GMV 將擴大到 300 億美元。
同時,馬來西亞本地市場收入占電商市場的主導地位,對 GDP 的貢獻率為 87.6%,而國際市場為 12.4%。可見,跨境電商在馬來西亞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截取自《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態勢及機會研究(2022)》
馬來西亞消費者也越來越接受跨境電商消費。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超過一半 (52%) 的馬來西亞網上購物者進行跨境消費,而中國為最受歡迎的海淘目的地。
3. 越南:東南亞電商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年增速均在 20% 以上

截取自《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態勢及機會研究(2022)》
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率以及網購用戶的快速增長,越南的電商市場規模也正在極速增長。根據數據和分析公司GlobalData 的數據,2016年越南電子商務市場價值僅為109.7萬億越南盾,到2019年達到233萬億越南盾,幾乎翻了一番。2016-2019年間,電子商務市場價值的增速均在20%以上,2018年達到30.5%,為歷史最高增長率。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批消費者轉移到線上消費,該機構預測2020年越南的電子商務價值將增長30.3%,達到303.6萬億越南盾;在2020年至2024年間將以18.8%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4年達到604.6萬億越南盾。
越南工貿部公布的數據還顯示,越南人均網購支出也從 2016 年的 170 美元大幅增至 2020 年的 240 美元。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越南人均網購支出分別為 186 美元、202 美元、225 美元。
二、東南亞最強電商平臺TOP13

截取自《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態勢及機會研究(2022)》
在東南亞,Shopee、Tokopedia 、Lazada 占主導地位。
根據 Webretailer2021 年對東南亞電商平臺的統計數據,每月訪問量超過 100 萬的平臺共有 13 個,其中 Shopee、Tokopedia 和 Lazada 分別霸榜前三。Bukalapak 排在第四位,但流量不到Lazada 的四分之一,出現流量斷層。
本土電商中,除 Tokopedia、Bukalapak 外,BliBli、Tiki、Sendo、Qoo10 等本土平臺均有上榜。而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僅排第 10 位,流量約為第二位 Tokopedia 的十分之一。這是因為亞馬遜在東南亞僅布局了新加坡站點。
作為最大的電商平臺Shopee,根據 Webretailer 數據,Shopee 月均訪問量 1.98 億,其中印度尼西亞訪問量最高,占其總量的 27%,越南、中國臺灣緊隨其后。
根據 Shopee 母公司冬海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Shopee 平臺 2018-2021Q3 GMV 分別為 103、176、354 和 444 億美元。

截取自《全球跨境電商平臺競爭態勢及機會研究(2022)》
僅次于 Shopee,東南亞第二大訪問量的電商平臺Tokopedia也表現不俗。
SimilarWeb 的數據顯示,Tokopedia 月均流量 7240 萬,主要來自于印度尼西亞,占 97%。在 2021 年的 1 月期間,Tokopedia 的訪問量成功超越了 Shopee 和 Lazada,占據印尼市場流量的 32.04%。
在這之后,Tokopedia 持續發力,截至 2021 年的第一季度,Tokopedia 仍是印尼地區電商市場的“冠軍”。Tokopedia 流量份額增加至 33.07%,月訪問量達到 1.264 億,月獨立訪問量達到了 3893 萬。截止 2021 年上半年,Tokopedia 是印尼消費者訪問量最高的電子商務平臺,每月訪問量達到 1.328 億次。
Tokopedia 數據的逐漸增長,使其在印尼電商市場行業中的地位更加穩固。印尼調查平臺 Jakpat 的“2021 年上半年電商特別報告”的研究結果發現,49% 的受訪者最有可能向別人推薦 Tokopedia;91% 的人表示他們在 Tokopedia 上交易時感到滿意和非常滿意。
賣家數量方面,Tokopedia 表示,目前平臺的月活躍用戶超過 1 億,分布于印尼 99% 的分區。賣家數量超過 1100 萬,幾乎 100% 是中小微企業。2020 年的研究數據顯示,Tokopedia 上賣家銷售額增幅最大的三個省份分別是西努沙登加拉(144.6%)、中蘇拉威西(73.4%)和南蘇拉威西(73.3%)。
三、增長的背后:訂單量暴漲,利潤薄如紙?
東南亞的明星平臺Shopee,隨著東南亞電商GMV增長而爆發,但仍有跨境賣家反饋,雖然單量暴漲,但利潤微薄。
深耕小家電類目賣家何洋告訴觀察,東南亞單量增長快,如雙十一幾乎翻了十倍單量,但是本土店鋪,平臺傭金、物流成本低,在定價低的情況下,扣除成本后,發現利潤很微薄,對比歐美市場相差甚遠。
利潤微薄與東南亞的客單價低有很大的關系。三年經驗的Shopee運營張可表示,Shopee的低價非常“內卷”,雖然單量增長了,但競爭對手多了不少,不斷爭“最低價”,就以數據線為例,卷出了低至1元的批發價,雖然Shopee自身有很有活動優惠,但是競爭環境很激烈的。
而且,張可也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象:“以前Shopee本土店鋪熱度不錯,但是當下有一個苗頭是無論是小件貨還是大件貨,熱度都不如預期。”
不少賣家看中Shopee的平臺紅利,定價低,但流量龐大。對比亞馬遜的量大卻門檻高的特點,Shopee有很合適中小賣家生存的土壤,以一家Shopee夫妻店鋪為例,其投入少于10萬的資金,選品能力偏粗放,3-6月就能實現營收平衡,而亞馬遜很難容納沒有供應鏈能力且資金能力偏弱的小賣家。
來源:跨境眼觀察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俄羅斯可以發什么跨境物流馬來西亞發貨到中國幾天能到德國海外倉哪家靠譜跨境電商平臺的選擇陸運越南專線跨境物流圖泰廊曼國際物流跨境自發貨物流到印尼國際物流越南寄快遞到國內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