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據外媒消息,3月27日,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及福布斯富豪榜均顯示,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登頂中國富豪榜,成為中國首富。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預估張一鳴身家為575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24位,福布斯預估張一鳴身家為65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位列第23位。
很多人沒有想到,15年前還發微博表示買iPhone4太貴了,表示猶豫中的小伙子,如今成為了中國身家最高的人。
字節跳動,公司最出名的兩款產品,一個是國內版本的“抖音”,一個是海外版本的“TikTok”,這兩個外界稱為“孿生兄弟”,可謂是“同母不同命”。一個是誕生在中國4G普及率最高的時代,從一開始就在用戶數據和經營數據上雙高速增長,在去年,抖音的電商營收約3.5萬億,廣告營收近5000億,另一個則從出現就備受各個海外市場“特別關心”,時刻要接受海外有關單位的調查和問詢,如果處理不當,甚至會被封禁,此外還有其他的海外市場監管,用戶習慣,供應鏈,物流,合規等問題。

當然,最關心TikTok命運的,莫過于美國,甚至最近有外媒消息稱,近日特朗普表示愿意用“降低對華關稅”來換取TikTok交易。TikTok除了“算法推薦”機制的先進之外,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在跨境出海的眾多公司中,TikTok的到底表現如何,我們一來一探究竟。
01
中國出海平臺,靠什么在卷
現在出海的中國平臺,TikTok是當之無愧的“人氣王”,但看數據表現,還真不是銷量王,Shein、速賣通、Temu的銷售表現,均領先于TikTok Shop,在日漸激烈的跨境電商市場,這些已經到百億美元規模的企業,各自靠什么在“卷”?

一句話來說,Shein靠的是柔性供應鏈,Temu靠的是低價,速賣通靠的是物流和生態優勢,Lazada靠的是更早進入東南亞市場后的本地化資源,而TikTok Shop,更像是一個玩跨境電商的“異類”,核心依靠的能力并不是產品,價格,或者物流基建這些跨境老兵的三件套,不可否認,TikTok更多是靠的流量。

巨大的流量,順理成章得幫助TikTok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廣告營收,據TK觀察了解,2024年TikTok全球市場的廣告收益約300-400億美元(外部預測),單美國市場的廣告營收約120億美元,超過了其電商營收90億美元,真應了那句國內的梗,字節更像是一家廣告公司,只是順帶做了下電商業務。
02
TikTok電商的成長史
TikTok Shop先是在2021年選擇印尼和英國市場,2022年進入東南亞,2023年進入美國,或許是“內憂外患”導致TikTok 新開國的計劃反復調整,除了在2024年底的時候悄悄上線了西班牙市場(據了解現在還是定邀),全年并未有其他大的動作,最近的TikTok官宣3月31日正式開放德國、意大利、法國站點,一改往期的頹態,的確讓從業者有些驚訝,上一次同時開放這么多站點,還是三年前做東南亞那會兒。

對于TikTok Shop突然官宣3月底入駐歐洲三國新市場,市場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和美國談好了,放心沖了”,還有一種是“圍魏救趙,歐洲先發力,美國TikTok情況或許不樂觀”,TK觀察咨詢了TikTok相關知情人士,對方表示目前TikTok和美國的“談判”應該是取得了一些關鍵性的進展,有較大的概率是美國會參與持股,具體還要等4月5日的結果。
03
涌動的新賣家,閉店的老賣家
去年中旬TK觀察發布的《2024美區上半年萬字總結》里面提到,美區小店中的“本土店”占比超90%,30萬家美區本土店中,閉店數量約9萬家,本土店中的“閉店率”約30%,這個和虛擬倉發貨、版權糾紛(俗稱“資料店”)有較大關系,申訴成功率不足50%。有賣家表示,“正常經營的店鋪”有可能也會因為不小心觸碰了一些美區TikTok的監管禁令也會被扣分甚至封禁,雖然合規經營的店鋪可以有較大的成功率“申訴”回來,但店鋪封禁后造成的損失和流量下滑,卻需要商家自己承擔這樣的風險,因此不少的TikTok Shop賣家選擇多開幾個店,其實就是為了應對這樣的“不確定性”。

據第三方數據了解,截止2024年12月底,現在美區TikTokShop店鋪總量大約在40萬家左右,對比2024年6月份新增了7萬家,每月新增1-1.5萬家美區店鋪,主要是來自亞馬遜等其他平臺的遷移。從全球數據來看,TikTok Shop截至2024年底的賣家數量預計約101萬家,今年一季度就新增了約15萬家。
涌動進場的新賣家,和每個月都新增閉店的老賣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點“圍城”的意思。之前有一份來自美區TikTok官方直客的數據顯示,90%的TikTok Shop新賣家,在第一個月“沒有出單”,也就是說新賣家首月只要出單,就是行業前10%的存在,現階段做TikTok,很多人用“為愛發電”來形容都不過分,在如此“難做”的大環境下,賣家涌入TikTok電商,更多的是看重了其未來的潛力。網絡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的淘寶,京東做到萬億規模差不多花了十年之久,拼多多以其獨特的社交分享玩法,僅用了5年,而抖音只花了2年半的時間做到萬億規模,雖然這些不同的平臺,和“發展時期”有較強的關聯,但發展到萬億規模速度如此之快,也體現了“抖模式”的厲害之處,這或許也是很多中國從業者削尖腦袋也要在TikTok占個位的原因之一。
04
TikTok到底要發展成什么樣的公司?
有時候不禁想要問下,TikTok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公司,是像國內抖音公司一樣的海外版嗎?從目前TikTok的表現來看,TikTok和抖音還是區別挺大,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最近三年,抖音的廣告營收,約是電商營收8%-12%,最近兩年,TikTok的廣告營收,約是其電商營收的70-90%,從這個角度來看,TikTok其實特別像Meta(Instagram Reels),一家以廣告營收為主的短視頻平臺,同時又嵌入了電商功能。只不過,Meta的廣告轉化率據了解是TikTok的十倍以上!TikTok的 GMVMAX又特別像另外一家公司,Applovin,用技術手段來賦能廣告主提高轉化。
此外抖音的直播異常火熱,占比超過五成,由直播場域帶來的大量素材,又再次應用到短視頻領域,無論是電商還是娛樂領域,抖音商家、平臺和用戶三者之間都達到了一個“體驗”和"收獲"的平衡,抖音電商還有成熟的商家自生產內容的模式,這與TikTok商家極度依賴外部達人,依賴短視頻素材帶來的曝光去銷售的情況也有較大區別。
TikTok Shop這幾年的政策調整和變化也會經常讓從業者感到其“糾結”。比如一開始美國市場門檻很高,后來又用“跨境店”模式幾乎“0門檻”實現普招,比如英國早期有跨境店模式后來又“取消”,現在又再次放開跨境店入駐,比如“全托管模式”據稱是后面每個TikTok新開國市場的“標配”,但由于成本等因素,這樣的“標配”又需要“再考慮”,不僅如此,從平臺內部對于商家和機構側的一些方案也會經常“調整”,很多TK從業者都會有一個感覺,TikTok的變化太快了。TK觀察認為,TikTokShop也在尋找一個符合海外國情、符合自身需要、符合用戶期待的最佳姿態,只不過這里面涉及到的內部和外部的干擾因素太多,讓TikTokShop也很難有一個“主心骨”,到底要怎么干?只能邊走邊看,用快速增長的數字來吸引更多的從業者和用戶,在過程中去迭代和選擇。
來自廣州的TikTok賣家小山和TK觀察表示,三年前的時候他們做東南亞市場,只要價格足夠便宜,很好銷售,但現在平臺的策略似乎發生了改變,價格甚至比三年前還便宜了但銷售卻不怎么增長了,這或許又是因為“TikTokShop變化了流量權重”有關。

來自杭州的TikTok達人帶貨負責人梁子說“我們主要是帶TikTokShop平臺全托管的產品來賺取傭金和獎勵,但近期我們接到通知,后面全托管的政策又會發生一些變化,一部分(傭金)會后置給我們結算,這就會讓我們考慮分配一些精力布局其他的事情。”
此外,TikTok娛樂直播的政策也是經常調整。來自北美娛樂頭部娛樂公會的大浮曾向TK觀察表示,早期TikTok平臺對于中東市場的激勵政策很好,但后來政策又發生了較大的調整,幾乎調整為“腰斬”,于是他們就轉向了北美市場。

TikTok想做成什么樣的公司,肯定不是Temu那樣的,TikTok和Temu的基因不一樣,字節跳動有大量的抖品牌和傳統貨架轉抖音的品牌,拼多多公司有大量的中國白牌,一鍵式出海幫了Temu很大的忙。TikTok Shop或許會嘲笑Temu賺錢不體面,Temu也可以嘲笑下TikTok Shop體面不賺錢。
TikTok也不甘心只成為Meta(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這樣的公司,大量的用戶,相對完善的電商閉環,路都走一半了,撤退是很難的了。
TikTok更加不會做成亞馬遜、蝦皮這樣的貨架電商為主的公司,或者Shein這樣相對垂直的公司,TikTok的野心不止于此。
TikTok的確只能是TikTok,大方向像國內抖音的方向靠攏,但又必須要因地制宜,有所取舍,國內抖音畢竟面向的是單一市場,而TikTok要面對的是全球150+不同的市場,如果沒有一條“主線”,平臺內部的資源也得不到高效的分配,對外部的從業人員就會產生很多的“無效投入”,這是還沒解決的麻煩事兒。
05
都在罵多多,都在做Temu
不少賣家都在罵多多模式,甚至有平臺“博主”直接戲謔其電商模式是“索馬里”模式,這也反映了電商從業者對于平臺“僅退款”、“處罰多”、“凍結貨款”等問題給商家造成損失的一種“抗議”,并且這樣的“平臺模式”,似乎又復刻在了Temu上,去年7月份,上百個Temu賣家圍攻廣州Temu總部,抗議平臺的行為,也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動靜。

雖然很多人都在罵,但我們看完兩家的數據后,又有些小意外。
據網絡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底,Temu美國站點的賣家大約12萬家,貢獻了約120億美元的GMV,而TikTok Shop美國站點賣家約39.8萬家,貢獻了約90億美元的GMV,如此看來,在美區市場平均每個Temu賣家的營收約是TikTokShop賣家的4.4倍。當然這里面的數據均是源自網絡或第三方發布的數據,Temu和TikTokShop也并未公示,此外,營業規模和實際賣家的利潤也不能劃等號,有同時做了Temu和TikTokShop的賣家和TK觀察表示,Temu冷啟動更容易些,但就是賣貨,比較卷供應鏈和價格,TikTok相對難做,但是做起來后利潤率的確還是不錯的。不過也有來自廣州的賣家郭總和TK觀察表示,"Temu的利潤也可以做到不錯,關鍵看選品,那些不會做的都是新手”。
06
TikTok Shop,銷量和利潤,似乎選擇了后者
去年的時候,不少賣家都表示TikTok的廣告投流現在“效果不行”,很難按照國內的“標準化打法”得到有效的可復制的SOP,做到最后,大家的結論是:效果好繼續投,效果不好立即停了,有點“DUBO”的味道在里面,TikTok的算法現階段做不到盡善盡美,不光對于自然流玩家來說只能通過放量、矩陣等方式來降低試錯概率,對于廣告付費玩家來說一樣也需要多測素材。
然而自從去年黑五大促之后,付費投流的情況似乎就發生了不少改變,以TikTok美區市場為例,前30名品牌的廣告付費占比均值超過了20%,一些品牌的付費占比竟然達到了50%左右,這其中就包含了知名品牌Halara。

TikTok,去年的廣告營收不亞于電商營收就說明了,廣告業務跑的還是挺不錯的,有流量還真的賺錢挺容易的!
要電商銷量(帶來的收益)還是要廣告直接帶來的收益,這里的電商銷量帶來的利潤,包括平臺傭金、全托管的進銷差,電商廣告收益,包含了TikTok Shop電商賣家投流和TikTok帶貨達人投流的收益,這兩個維度的比較下,TK觀察感覺到,今年平臺的策略更傾向于發力后者了!

2024年,經常聽到平臺再提一個關鍵詞“產業帶出海”,而2025年,我更多的聽到了另外一個關鍵詞,“品牌出海”。這兩者的區別是什么?簡答來說是一個利潤相對高, 有更高的廣告預算,一個利潤相對低,偏向于供應鏈打法。
在我們當年重點做東南亞TikTok電商的時候我們明顯發現,價格只要是“全網最低價”,自然流量就會好很多,當時是以為“人貨場”的配合達到了神奇的“質變”,殊不知后來才知道,正好是當時踩重了平臺最看重“價格力”的時候,而現在,TikTok直客經理告訴我們,東南亞也開始看重“投流占比”,弱化“價格力”本位的策略了。
據TK觀察了解,TikTokShop近期還會推出新模式,“品牌托管”模式,磊哥認為,該模式核心目的,還是為了吸納更有預算的“品牌型”賣家進場,或許平臺在這幾年的全托管模式測試下發現了,其靈活性弱于Temu半托管,在承擔了物流和部分頭部機構達人的推廣費用后,凈利潤又所剩無幾,只有頭部商家賺錢,大部分的尾部商家,甚至都找不到出新手村的路徑。

但是品牌托管模式,很難替換TikTok全托管模式。因為TK的全托管,也要順應TK賣家的主流打法去找達人,做內容,甚至投流,并不是光靠產品和價格就可以自然賣爆的。總體來說,平臺不賺錢,商家很費勁,這個模式的持續性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可以快速將供應鏈上行覆蓋到TikTok想要攻下的每一個新“站點”,TikTokShop不得不倚重全托管模式,也是其沒有拼多多國內大量的工廠型商家資源下的必然選擇,抖品牌的利潤大部分是高于拼品牌的,想讓抖音賣家一鍵出海很容易,但供應鏈的匹配度,目前出海市場的“貨帶人”大環境,都決定了,這件事沒這么容易。
07
抖音很猛,TikTok很小
抖音很猛,短短幾年發展到了年銷售規模3萬多億,廣告營收數千億的巨型公司,但是TikTok還很小,從發展時間上,TikTok還是弟弟,電商發展四年多,業績也沒有達到內部的增長計劃,在2024年2月的全球全員大會上,字節跳動電商負責人康澤宇點名批評美國團隊“表現不佳”,并要求全員整改,據了解TikTok美國原計劃2024年的業績目標是170億美元,最終銷售額約90億美元,只完成了約53%。雖然在黑五大促當天,實現了單日超1億美元的突破,但是全年的業績并不樂觀,即使是算上其他海外市場。
無論是短視頻,直播,商城三位一體的打法,還是內容帶動購買的大邏輯,TikTok的確有抖音的氣質,但沒有抖音的“好命”,TikTok和抖音當年的競爭環境不可同日而語,抖音高速發展的時候,幾乎沒有強有力的競品,從抖音從業人員到用戶,幾乎是全民支持,更不會有“安全談話”的先例,而TikTok看起來就跌跌撞撞了。
一方面很多海外市場對于中國的“興趣電商”模式并不感冒,對于直播娛樂內容植入“小黃車”銷售產品的行為更是不解,尤其是美國習慣傳統的“貨架購物”的市場,去年全年的直播占比不足10%足以證明了,美國用戶要達到中國用戶對于直播電商的熱烈追求,還有很長的路,再加上美區政策的不確定,不少賣家和達人也不敢過于放大在美國的業務量。

或許是為了分散風險,TikTokShop加快歐洲和拉美的進度,降低對美國市場的“優先級”。跟隨TikTok Shop進入各地市場的中國賣家,此時要“順勢而為”,找一個長期穩定的市場耕耘,同時還要是可復制的模式和打法,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很多商家,做一個模式,選一個市場,打一個產品就已經困難重重了,TikTok賣家們面臨的顯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TikTok電商業務也很難快速增長,做TikTokShop本就挺不容易了,此時從業者對于“安全感”的訴求或許比平臺制定的激進增長計劃更迫切。
登頂首富的張一鳴,解不了TikTok的難題,對于TikTok的從業者來說,很多人放棄國內萬億市場跟隨TikTok出海,其實都是奔著內心的“長期主義”出發的,但“長期主義”也需要看當下的生存和發展。曾有網友戲稱,做TikTok電商人均虧損200w起,雖然是無法證實且明顯夸大的言論,但也是一個令平臺尷尬的吐槽。在做TikTok的亞馬遜大賣曾直言,“TikTok是我做過最難做的跨境電商平臺,沒有之一”這樣的吐槽,不能給TikTok增加魅力,我們也想問一下首富先生,“TikTok”的難做,是否真的無法解決?
TikTok Shop跨境電商,是將第一批出海的商家當成試錯的肥料來供養市場模型,還是用不同的“平臺模式”來幫商家找到更好出海的路徑?對于品牌和白牌的定位問題和應該對應的側重投入問題,對于店鋪的限制和低效率服務問題,甚至對于TikTok從業者的“屬性”問題,作為電商資深老鳥,磊哥認為平臺內部強調既要又要可以理解,但是對于大部分從業者來說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一個平臺也可以存在多個模式和打法,但是大部分從業者只具備且只想具備一部分專業能力,這也是事實。TikTok電商最近提出的“PEAKS”方法論,如果是五個“專才”,會不會比一個“全才”,更加符合當下的從業者需要?畢竟,三個臭皮匠,還能頂個諸葛亮呢!
來源:TK觀察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曼谷海運價格跨境物流特貨指哪些廣州市跨境物流寄印度用什么快遞temu海外倉地址海運國際杭州中國郵政跨境物流中國物流到泰國貨運發越南跨境電商b端平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