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美國白宮一紙公文,讓跨境電商圈瞬間炸鍋。
白宮正式發文,修正原定于2月4日執行的對原產于中國的產品加征關稅,由10%加征至20%。更讓賣家抓狂的是,海關細則至今未明:是按3月4日12:01前離港時間,還是到港時間,具體執行細節,仍需等海關的CSMS。
貨物已經在海上的、即將發貨的、卡在港口的賣家,此刻都在瘋狂算賬:這批貨還能不能賺到錢?
01
你的貨到哪了?
當前最致命的懸念,是美國海關的CSMS系統尚未明確執行標準。兩種可能的征稅時間節點,直接影響數千萬美元的貨物命運:
情況1:按離港時間(3月4日12:01前),已在海上的貨物全部“安全”,但2月15日后從中國港口出發的貨船可能被突擊加稅。
情況2:按到港時間(3月4日12:01前),目前太平洋上的貨船平均航行18-25天,2月10日前離港的貨物才能趕上“免稅末班車”。 2月中旬后發貨的貨物,可能因到港時間超限被征收20%關稅。
這種"政策制定在前,操作細則在后"的模式,本質上是將監管壓力轉嫁給跨境企業。眼下,賣家們只能密切關注美國海關政策變動,及時了解 CSMS 發布的執行細節,以便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在亞馬遜賣家圈子,大家談及最多的無外乎是對FBA賣家有沒影響了。
不包稅渠道,大家都一致認為會漲價,但包稅渠道存在比較多爭議。賣家之家從貨代那邊獲悉:不包稅渠道肯定是漲的,因為直接在原有稅率上加了20%,至于包稅的為什么沒漲,歷來過完年空運價格都會降很多,因為貨量少,而且空運最近價格是連續漲了的,至于海運是因為最近柜子價格降了,所以看著價格跟年前的沒什么變化,并不是加了關稅運費反而沒有漲,平白無故多出20%關稅,再怎么操作申報也不可能一點影響都沒。貨代哪有那個本事,羊毛出在羊身上。
02
利潤空間遭受嚴重擠壓
關稅的大幅提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跨境電商賣家的成本顯著增加。
隨著多輪關稅加征,部分產品關稅可高達45%以上,301商品:目前已有25%的關稅;基礎稅率+301加征(25%)+ (2月4日生效的10%)+(又再額外加10%),這意味著關稅總計已達45%。
對于一些低貨值、同質化嚴重的商品,以一些低利潤的日常消費品為例,20% 的關稅意味著每銷售一件商品,成本可能增加數美元甚至更多,對于那些依賴大規模出貨賺取微薄利潤的賣家來說,這幾乎是難以承受之重。
這時候非常挑戰賣家的一項能力:“關稅轉嫁力”。
為了應對成本上升,一些賣家可能會選擇尋找更便宜的原材料供應商,但這又可能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或者嘗試與工廠重新協商價格,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工廠也面臨著各種成本壓力,降價的空間十分有限。
似乎標準化、同質化的商品想要實施“關稅轉嫁力”,都略顯無奈。但頭部品牌憑借規模效應和用戶忠誠度仍然可以獲得議價權。
這也是一次倒逼行業重新洗牌的轉折點,為了不讓自己“下牌桌”跨境電商賣家們需要積極尋找應對之策。
供應鏈重構:探索東南亞、墨西哥等替代采購地,分散采購風險。同時,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關稅壓力,通過優化采購流程來降低采購成本。
產品策略升級: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減少對低毛利商品的依賴,聚焦高附加值產品,通過設計創新和功能升級,打造差異化產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市場多元化布局:降低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積極布局拉美、歐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通過拓展多元化的市場,賣家可以分散風險,尋找新的增長點。此外,還可以利用獨立站、社交媒體等多元化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減少對單一電商平臺的依賴。
關稅大棒落下時,沒有誰能獨善其身。但歷史證明,每次危機都在加速行業洗牌,賣家們需要做的是適應行業的發展,打造自身競爭力。當然,眼下還未成定局,畢竟特朗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讓子彈再飛一會。
來源:賣家之家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深圳-菲律賓物流菲律賓快遞收費中國到泰國鐵路運輸海運到印度尼西亞一般幾天?寄貨到印度尼西亞跨境電商快遞費馬來西亞跨境物流cod越南中國物流澳洲宏橋國際快遞查詢南樂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