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加州大火造成了TikTok洛杉磯總部大樓的停電,TikTok也通知員工居家辦公、休假甚至撤離。
這很像TikTok命運的隱喻。
在決斷時刻來臨時,有一個群體比其他人更焦慮:TikTok Shop美區賣家。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押上了身家想大干一場,如果TikTok最終關掉美區服務,他們的人生也可能逆轉。
絕望谷底的美區賣家
1月10日,來自上海的TikTok美區賣家bbe準備發貨。貨品不多,四個中等大小的瓦楞紙箱,一共20多個SKU:她是個新手小賣家,剛剛起步,打算以少量庫存測品。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摸索,bbe剛剛搞定了自己在美區TikTok的第一個賬號、第一家店鋪。自去年10月份決定做美區TikTok Shop以來,她親自跑義烏考察、選品,自學視頻剪輯、賬號運營、引流、選品、測品……她堅信親力親為一定會有收獲,而不是被市面上各種所謂的教學“割韭菜”。
美國TikTok Shop對于眾多賣家有著無法拒絕的吸引力:2024年,美國TikTok Shop全年GMV約為70-80億美元,年增長達689%,冠絕TikTok Shop的其他國家市場。而且從購買力和用戶數量來看,美區都是最理想的市場。
bbe為自己的TikTok賬號搭建了一個洛杉磯的ip,發貨后不久,她發現自己的TikTok賬號無法登陸了,她一度以為是洛杉磯火災的影響。但在對服務器續費3個月之后,她的TikTok賬號就恢復正常了。她的測品預計年后到達美國的海外倉。
和bbe一樣,在一個TikTok賣家交流群里,許多美區賣家也從TikTok上看到了火情,“友商亞馬遜在美國倉庫、還有機場被燒了,物流也停了,希望大火早點熄滅吧,也希望tk不會受影響”,不過,他們最擔心的還是即將到來的禁令:此時距離美區TikTok被封禁只剩下不到一周。
在此時開始“勇闖美區TikTok”,bbe對即將到來的禁令并沒有過多考慮:“官宣了嗎?應該不至于被封吧,就算被封了也只是禁止新用戶下載,老用戶還能繼續用的話我覺得問題不大。”
1月17日,一個看似平常的周五,北京時間下午2點左右,一則短訊讓賣家群炸開了鍋:拜登將不執行TikTok禁令,“將把這個app的命運留給特朗普。”有賣家猜測:“拜登這是要趁下臺之前再撈一筆?”,但更多的是振奮:“美區的朋友們,開干吧!”
然而,當晚11點20分形勢再次“反轉”:美國最高法院維持TikTok“不賣即禁”法案。8分鐘后,白宮又有回應:應讓TikTok繼續對美國人可用,TikTok法律的實施應該交由下一屆政府來執行。
美國政府換屆過程中有多少拉鋸我們不得而知,但大洋彼岸接踵而來的消息,卻讓無數美區賣家的心情,在當周的最后一個工作日里,如過山車般此起彼伏。
1月19日周日,上午10點半,美區TikTok賣家們的郵箱最終收到了官方停止運營的“重要通知”。
TikTok賣家們“懸著的心終于死了”,而群里的Temu買手卻活躍起來了:“招TK賣家,開啟新渠道。”
bbe打開了TikTok,首頁上推送了CEO周受資宣布關于TikTok在美國停止運營的視頻,她點進了周受資的官方賬號主頁,結果顯示網絡錯誤。她說:“跨境電商(創業)還沒開始就被拍死沙灘上了。”
sc是一家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封禁后他收到了公司的通知:“原美區tk部門各崗位,即日起至23日放假之前,原定工作暫不變更。”公司要求保持與倉庫的對接,同時保持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達人的聯絡與維護。
美區是否成為第二個印尼?
今1月20日,TikTok如特朗普一般“閃電歸來”了。這讓那些選擇在禁令生效之前賣店的賣家“腸子都悔青了”——有的賣家甚至以最低2折價格轉讓。要知道,經歷過前段時間的“封店潮”之后,美區賣家們更清楚對合規、優質的TikTok店鋪重要性。
自去年3月美國參眾兩院接連通過“不售即禁”法案起,美區賣家就開始產生了對美區TikTok的未來的種種猜測,有的賣家樂觀地認為“2020年特朗普不是也沒禁成功嗎”,也有的賣家在密切關注中逐漸悲觀。
相比bbe認為TikTok“應該不會被封”、并且在禁令生效前夕“勇闖美區”的過于樂觀,賣店的賣家又顯得過于悲觀了。
而賣家阿森的態度則更為現實而冷靜,“從前年年中開始基本就在轉區域了,以東南亞的馬來、泰國、印尼為主。現在準備走歐洲區。目前(的業務占比)東南亞60%,美區20%,歐洲20%。”
2023年3月,美區TikTok的危機在周受資前往國會接受質詢時開始進一步凸顯。阿森向騎鯨出海表示:“TikTok的封禁與解封,我個人認為要看美國政府換屆以及新一屆政府的政策。去年我們的預估是肯定會有封禁。很多美區賣家在2023年已經開始轉戰東南亞。”
有趣的是,在2023年的TikTok Shop封禁事件過后,卻同樣有不少印尼賣家想要轉戰美區。這兩個在TikTok用戶數量上分別占據全球第一與第二的國家,就這樣成為兩區賣家彼此垂涎的市場。
(回顧印尼TikTok Shop封禁始末,請閱讀騎鯨出海往期相關文章:TikTok用“保護費”,給印尼上了一課)
而在阿森看來,無論是印尼還是美國的封禁與解禁,都是基于同樣的邏輯,“就像TikTok Shop在2023年收購Tokopedia一樣,(判斷美國封禁的)時間不會很長,但是封禁帶來的影響不會單單是這一段時間,而是后續的市場政策。”
轉戰東南亞的阿森也沒有徹底放棄美國市場:“TikTok Shop在美區的利潤很高,哪怕封禁也遲早會(想辦法)解封,畢竟重開市場花費更大。”
阿森在印尼TikTok Shop封禁中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因為在運營美區店鋪的過程當中,阿森已經具備了海外倉和本土店的運營經驗,這讓他在轉戰印尼區布局本土店鋪時頗為得心應手:“其實很好做,因為做過一段時間的賣家都清楚,TikTok這個平臺的運營策略是完全可以復制粘貼的。”
同樣的,印尼與美國的封禁當中,影響最大的同樣是資金與體量不大、只能通過跨境店低成本起家的中底層賣家,“這次基本會打掉一半以上的跨境店賣家”。
而2024年9月,拜登也提案限制低價關稅豁免的T86清關。所以無論是TikTok封禁還是跨境小包的關稅豁免取消,乃至特朗普一直在提的關稅加征,都在圍堵跨境店賣家的生路。
相比在印尼的周折,TikTok Shop在美國的回歸堪稱神速,按sc的話說:“甚至都沒耽誤我上班。”1月19日到1月20日期間,阿森在美區TikTok Shop的生意,也只是經歷了一次流量的波動而已。
他相信,TikTok向印尼“交了保護費”就能回歸,美區的情況也會類似。
果然,1月1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聲:“我希望美國能在一個合資企業中持有50%的股份。這樣我們可以拯救TikTok。”
押注特朗普
在回歸時向用戶推送的通知中,TikTok聲稱“在特朗普總統的努力下,TikTok回到美國了!”同一日,周受資也出席了特朗普的就職典禮。
但美區賣家無暇多看一眼這位“臨時救世主”。早在TikTok的命運急轉直下的一年半里,美區賣家們的生意都沒有停下,增長的勢頭甚至更加迅猛:2024年年末發布的黑五“戰報”顯示,美區支付GMV出現176%的驚人增長,日均GMV較前一年增長超3倍,“黑五”當日銷售額突破1億美元,均創歷年大促新高。
畢竟從2020年開始的4年來,關于TikTok的壞消息就在接連不斷,“一會兒特朗普一會兒拜登,一會兒共和黨一會兒民主黨,一會兒說禁一會兒說不禁,賣家們也聽麻了。”
一系列反轉之中:無論是“信息安全”、還是“讓美國人爭吵”……這些理由的背后是白宮及國會對TikTok的敵意。而此間的賣家們也同時成為了犧牲品。
當然還有無數以TikTok為生的創作者,以及通過TikTok買到了廉價商品的美國民眾,阿森認為“TikTok的封禁真正影響的還是美國的享稅(低收入)人群。”這一幕也與印尼如出一轍。
正如阿森所言,不僅TikTok要費盡心機回歸,同時,作為社交媒體的TikTok如今已經是美國人——尤其年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跨境電商平臺的TikTok Shop也讓無數美國人享受到了中國制造的物美價廉。這個邏輯甚至同樣適用于特朗普:TikTok幫特朗普爭取到了大量年輕選民,連特朗普在用的充電寶也來自中國的知名跨境品牌安克創新。
TikTok在美國,已經大到不能倒下。從總統、用戶再到消費者,都有想要留下它的理由。
如今,特朗普給予了TikTok75天的寬限期,但已經刪除了TikTok的用戶已經下載不回來了,而在“回歸”的第一天,許多賣家也反映店鋪的流量暫時沒有回升。
顯然“回歸”并不意味著一切都沒發生過。更何況,75天后TikTok在美國的去留,還與特朗普開出的條件是否得到滿足息息相關:即讓美國擁有50%的股權。
75天、50%的股權:TikTok在美國的命運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特朗普身體力行,他表示正在與多人就收購TikTok進行討論,可能將在30天內就對TikTok的未來作出決定。在可能參與收購的各方中,甲骨文與馬斯克最為特朗普所支持。美國房產大亨麥考特也虎視眈眈:他表示愿意與其他買家合作競標TikTok的美國業務,前提是他必須保有其控制權。
字節跳動則在極力避免出售的命運。字節董事會成員表示:“我們隊找到解決方案充滿信心......我們可以與特朗普及其團隊討論......這些方案可能涉及某種形式的控制權變更,但不至于非要賣掉該應用。”
而再次上任的特朗普,想讓美國掌握的恐怕不只是來自中國的社交媒體;屢屢提及的加稅,也是制造業與外貿的保護主義。然而,中國制造恐怕與TikTok一樣,一時間很難被取代。否則,“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的Temu怎么會對美國人具備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美國朋克搖滾樂隊綠日(Green Day)在2024年的新歌《美國夢讓我痛不欲生》的歌詞中說“我不愿變成窮困潦倒的民眾,(像)TikTok與稅收(一樣難逃命運)”。
如果TikTok的結局未能改變,成千上萬的美區TikTok賣家,無數在TikTok進行精神與物質消費美國消費者,恐怕才是真正的“TikTok refugees(難民)”。
(文章中賣家bbe、阿森均為化名)
來源:騎鯨出海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哪些快遞到泰國b2b 跨境電商海外倉國際專線小包物流中國海運到菲律賓怎樣收費物流寄到馬來西亞出口物流到越南廣州至泰國海運海外倉研究報告海外倉策略德國國際快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