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皮皮,這篇文章主要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和理解,如果有發現寫的不好的地方,歡迎各位皮友批評指正,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歡迎隨時交流。TikTok廣告的效果往往成為很多人頭疼的問題。有人花了大筆預算,結果廣告效果慘淡,點擊率好到爆,轉化率讓人懷疑人生。廣告空耗不僅僅是預算的無情消耗,還直接影響廣告主對平臺的信心。今天我們就來深度剖析,為什么你的TikTok廣告效果不好?空耗的背后有哪些核心問題?以及如何通過策略優化,減少這種令人抓狂的浪費?

平臺算法邏輯與用戶行為模式——深度分析
01

TikTok廣告推送機制
與興趣電商邏輯

經常皮皮群,很多FB轉TikTok的皮友,都在吐槽TikTok廣告效果差,其實是因為TikTok的廣告平臺與傳統的Facebook或Google廣告有著顯著的不同。其背后的興趣電商邏輯決定了TikTok廣告的推送不僅依賴于用戶的行為數據,還強烈依賴于廣告內容本身的標簽與創意元素。
算法層面解析Tik Tok廣告視頻推送邏輯

TikTok不是根據用戶的明確購買需求來投放廣告的,這個很關鍵,而是更多依賴興趣引導和情感種草。這意味著,用戶在看到廣告時,可能并沒有立即購買的沖動,但廣告會為他們種下興趣的種子,引導他們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甚至是在其他平臺)進行購買。
02

TikTok的算法邏輯
視頻內容分析與標簽打標


我之前的文章就有詳細寫過,TikTok的廣告算法核心在于它的視頻內容分析與標簽打標機制。平臺通過機器學習模型,對每個廣告視頻進行內容識別,包括視頻中的圖像、聲音、文本(如標題和描述)等元素。然后,算法會根據這些識別結果,給視頻打上對應的標簽。
問題:視頻標簽打標不精準,導致廣告投放效果差
廣告素材中的標簽決定了它最終會被推送給哪些用戶群體。如果視頻的標簽不夠精準,或者素材內容過于分散,系統無法為視頻打上明確的標簽,廣告就會被推送給不匹配的用戶群體,從而導致大量的流量浪費和廣告空耗。

補充示例:
標簽打標與推送效果的關系:假設你制作了一條科技產品廣告,其中加入了搞笑元素或者其他無關的場景。TikTok的算法可能會誤認為這是一條搞笑視頻,而將廣告推送給喜歡搞笑內容的用戶。最終,雖然廣告得到了很高的曝光量,但這些用戶并不對科技產品感興趣,導致點擊率低、轉化差。


解決方案:精準的標簽設置與素材優化
保持視頻素材的簡潔性和聚焦性:廣告素材應當圍繞核心關鍵詞展開,避免加入無關的元素和場景。素材的每一幀畫面、標題和文案都應當與產品的核心賣點保持一致,確保系統為視頻打上精準的標簽。
簡短且直接的廣告形式:TikTok的用戶習慣于快速消費內容,因此廣告素材不宜過長。廣告主可以將視頻控制在15秒到30秒之間,重點突出核心信息和產品特點,讓系統能更好地識別出廣告的主題和標簽。


03

用戶行為驅動的廣告推薦機制

其實TikTok的廣告推薦機制主要依賴于用戶行為數據,包括用戶的觀看時長、點贊、評論、分享等互動行為。每一次用戶的互動都會幫助算法進一步了解用戶的興趣偏好,從而推送更符合他們興趣的廣告內容,通俗的來講,你的廣告受眾不僅是你的客戶,還是你的打分員,這一群人的打分影響你的廣告成本,以及你判斷這條廣告好與壞的關鍵。

問題2:用戶行為數據波動大,導致廣告效果不穩定
TikTok的廣告推送算法與用戶的短期行為高度相關,這導致廣告效果具有高度的波動性,這個波動性很有意思。廣告的效果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用戶群體中表現出很大差異,這使得廣告主難以找到穩定的投放策略。一條廣告可能在某段時間內表現很好,但隨后效果迅速下滑,或者某些廣告開始效果一般,后期突然爆發。
補充示例:
廣告效果的波動:假設你投放了一條廣告,前幾天點擊率和轉化率都很好,但隨著時間推移,廣告效果突然下滑。這種波動實際上是因為用戶的興趣偏好變化,以及系統調整推送人群所致。算法會根據用戶的短期行為不斷優化廣告的展示,但這種優化往往伴隨著人群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解決方案:分階段擴量+保持廣告組復制



廣告投放的分階段擴量:廣告主不能一次性提高大量預算,而是應該分階段逐步擴量。通過小規模增加預算,逐步測試不同人群的反應,減少廣告效果突然下滑的風險。
復制廣告組+持續優化:TikTok廣告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通過復制廣告組來找到最佳表現的組合。在初期階段,可以同時投放多個廣告組,通過數據分析找出表現好的廣告組,復制這些廣告組并進一步擴量。表現差的廣告組則應及時關閉,避免浪費廣告預算。

我上周每天消耗1000-1500美金,復制了差不多每天150組,6條素材

04

視頻廣告的幀截取
與標簽打標的深度剖析


TikTok的算法在為視頻打標時,會隨機抽取視頻幀進行分析,從中提取視頻的標簽信息。這種幀抽取機制意味著廣告主在制作視頻素材時,必須確保每一幀都與廣告的核心信息相關,否則系統可能會為視頻打上錯誤的標簽,導致推送不精準。大家可以多去皮皮看一下高消耗高播放的廣告共性

問題3:素材幀的隨機截取導致標簽不一致
當視頻素材中包含了太多不相關的場景,系統在為素材打標時,可能會隨機截取到那些不相關的幀,導致視頻被錯誤歸類。例如,你制作了一條母親節禮物的廣告,前幾秒是母親節的情感表達,而后幾秒加入了產品的展示。如果幀抽取的重點放在了情感表達部分,系統可能會將視頻歸類為“情感視頻”而不是“購物廣告”,這會極大地影響廣告推送的效果。
解決方案:保持廣告視頻的標簽一致性

素材要圍繞核心場景展開:在制作視頻素材時,廣告主應確保每一幀都與產品或廣告核心主題相關,不要加入太多無關的場景或元素。尤其是視頻的前三秒應當清晰地傳達產品信息,讓系統能夠快速為視頻打上準確的標簽。
結合視覺元素與文字信息進行雙重打標:廣告素材不僅要通過圖像來傳遞信息,還可以結合文字標題、字幕等形式,幫助系統更好地識別視頻內容,確保打標精準。
05

TikTok廣告的內容推薦
與個性化推送

TikTok的推薦系統不僅依賴于廣告素材本身的標簽,還結合了用戶的歷史行為數據,包括他們的搜索記錄、點贊、評論、分享、觀看時長等。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短期行為,自動推送更符合他們興趣的廣告內容。
第二部分:廣告空耗的核心原因與應對策略

01

人群匹配不精準
算法的復雜性與投放誤區

在TikTok廣告中,人群匹配不精準是導致廣告空耗的核心問題之一。TikTok廣告推送的精準度依賴于系統算法的智能化,通過用戶的互動行為和視頻標簽來推送廣告。然而,TikTok與Facebook的用戶匹配模式存在巨大差異。

TikTok的用戶匹配更傾向于從興趣標簽開始,由外向內逐步篩選用戶。這與Facebook的精細化人群定位形成了鮮明對比,后者是從小圈子往外擴,逐步拓寬人群。因此,TikTok的投放策略決定了其人群匹配更具隨機性,廣告組容易撞到不相關的用戶群體,導致廣告展示與用戶需求不匹配。
補充示例:
人群錯配的常見誤區:廣告主往往會誤以為TikTok的興趣推薦能夠自動精準匹配人群,但實際上,廣告人群的擴展存在一個復雜的博弈。如果出價和素材表現不佳,系統就會開始推送給更多“邊緣興趣人群”,導致曝光量高但轉化低。大家看,同樣的素材,cpm不一樣,點擊點擊率也不一樣。



解決方案:
優化廣告素材標簽:廣告素材標簽的設置要盡量聚焦在核心用戶群體上。不要加入過多無關內容,讓系統準確打上興趣標簽,推送給高相關度人群。
分階段人群擴量策略:不要一次性擴大人群,而是逐步增加出價,讓系統從小范圍內找到最佳受眾,再逐步向外擴展。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因一次性擴展人群導致的廣告效果下滑。多素材人群測試:通過面向不同需求不同人群的素材進行多人群素材,例如常用的AB測試。進行多場景多群體匹配,測出購買人群。

02

出價策略的失誤
TikTok與Facebook的競價差異

TikTok與Facebook的競價策略差異極大,這也是許多廣告主在TikTok上出現廣告空耗的另一個主要原因。TikTok的出價系統并不像Facebook那樣穩定,出價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廣告效果的嚴重波動。TikTok的出價策略決定了廣告的展示頻次和人群匹配效果,因此,如果你的出價不合理,廣告會迅速“死掉”。
問題4:出價不合理,導致廣告空耗
在TikTok的廣告投放過程中,廣告主常常會陷入“出價過高廣告效果卻下滑”的困境。這通常是因為TikTok算法會優先推送廣告給已經對某類商品表現出高需求的人群,但這些人群往往已經飽和,繼續提高出價反而會讓廣告推送到“興趣邊緣”的用戶,造成出價越高效果越差的局面。
補充示例:
高出價的副作用:例如,你正在推廣一款價格較高的科技產品,當出價達到一定門檻后,廣告會被推送給那些已經對類似產品表現出較高興趣的用戶。但這些用戶可能已經在其他地方購買了類似產品,或者不再對該類型產品有需求,這就導致你的廣告在這些人群中失去了效用,出現了大量的無效展示。
極限出價的潛在優勢:與此相對,適當的低出價反而能幫助廣告在精準用戶群中保持長期的曝光,并通過多次展示逐步影響用戶購買決策,大白話來說成本更低。

解決方案:
階梯式出價策略:避免一次性大幅度提高出價。建議采取階梯式出價法,從5到20美元不等,逐步增加或減少1-2美元,測試合理的出價區間,并觀察廣告效果的變化。手動出價的情況,出價是動態調整的,除非他的流速合理正常。如果不消耗或者消耗快的情況,就要進行實時調整

復制廣告組與控制流速:如果某個廣告組效果好,小幅度加預算,而是通過復制廣告組的方式擴大曝光量,維持廣告的轉化率。
03

CPM(每千次展示費用)過高

競爭與廣告表現之間的拉鋸戰
在TikTok廣告投放中,CPM(每千次展示費用)過高是許多廣告主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在某些高競爭的品類中,TikTok廣告的CPM成本逐年增加。這一問題的核心原因不僅在于市場競爭的加劇,還在于廣告素材的表現不夠出色,無法吸引足夠多的用戶點擊,導致展示費用持續走高。
補充示例:
CPM過高的原因分析:廣告的CPM過高通常是因為廣告素材的點擊率(CTR)不夠高,算法認為你的廣告“質量不佳”,因此在競價過程中抬高了你的展示費用。此外,如果你的廣告素材標簽過于寬泛,系統會推送廣告給不相關的用戶,導致用戶無感興趣的行為,進一步推高了CPM。
垂直類目中的CPM困境:在某些高度垂直的類目(如科技產品、金融服務)中,TikTok的CPM會因為競價激烈而迅速升高,特別是當多個廣告主爭奪同一類用戶時,單個廣告的展示費用可能會遠超預期。例如商品卡廣告這方面特別明顯,商品卡流量精準,但受眾始終有限,競爭激烈后成本增加。從15美金漲到20+美金的cpm



解決方案:
優化素材點擊率(CTR):素材的表現至關重要。廣告主需要通過測試多個素材版本,尋找點擊率(CTR)較高的版本,以降低CPM。一般情況下,CTR超過2%的素材會有較低的CPM,并能有效提高廣告的整體ROI。
多層次素材測試:通過對不同版本的素材進行多層次測試,選擇那些表現最佳的廣告投放。特別是高點擊率素材能夠直接影響TikTok算法的評分,進而降低CPM。
避開競爭激烈的關鍵詞:在高競爭品類中,廣告主需要找到相對冷門但相關性較高的關鍵詞進行投放,避免與大品牌直接競爭,以此降低CPM。


04

廣告素材的空耗
與頻繁更換的風險

TikTok廣告空耗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垃圾廣告素材的頻繁更換。很多廣告主為了“追求新鮮感”頻繁更換同質化素材,不追求質量而過于頻繁的更換同質化素材反而導致廣告效果不佳。
問題4:頻繁更換素材導致算法學習重置
TikTok的算法需要通過用戶行為的反饋來“學習”廣告素材的表現。正常情況,廣告主頻繁更換素材,算法的學習進程被打斷,廣告的推送效果會大幅波動,導致廣告空耗。


解決方案:
保持一定周期的素材穩定性:廣告素材的更換不宜過于頻繁,建議多批次測出穩定素材后,至少保持1-2周的投放周期,給算法充分的學習時間。同時,同步迭代新素材以免斷崖式下跌。
多素材迭代測試:廣告主應當通過多版本素材的迭代測試,找到表現最佳的素材,并將這些素材進行保留和放量投放。在測試期間,可以采用“種草視頻+收割商品圖”的組合模式,通過種草引導流量,再通過商品圖精準收割,確保廣告的高轉化率。


05

商品圖廣告
與視頻廣告的組合策略

很多廣告主過度依賴視頻廣告進行推廣,而忽略了商品圖廣告在TikTok上的作用。事實上,商品圖廣告往往更適合針對已經有明確購買意向的用戶進行精準收割。
補充示例:
視頻種草+商品圖收割:商品圖廣告在復購、收割用戶方面有更高的轉化率。例如,一個用戶可能在觀看視頻廣告時對某件商品產生興趣,但在他準備下單時,商品圖廣告的精準展示能夠有效促使他完成購買。


解決方案:
雙效模式:視頻種草+商品圖收割。廣告主應該將視頻廣告與商品圖廣告結合使用,通過視頻廣告種草,商品圖廣告收割測試的方式同步進行
建議:商品圖廣告比視頻更好講故事,只是大家都不知道,不可能每一個商品都拍視頻。視頻不可能每個商品都有大量素材去支撐銷量,而商品圖講故事更簡單,包括平臺也會將商品圖根據人群進行排序,適合復購,收割。


案例分析
廣告主:lumorea.com
廣告開始時間 - 廣告結束時間: 2023.04.07 - 2024.10.08
總廣告數:1.2K 廣告播放:2.1M

lumorea.com復制1200條廣告組,其實是同一個廣告素材。



總結:標簽打得不準、用戶行為波動大、出價策略錯位等往往是是廣告效果不佳的核心原因。通過優化廣告素材、精準投放、以及巧妙結合視頻與商品圖廣告,你可以大幅減少廣告空耗,抓住高轉化機會,讓每一分錢都花得更值!
來源:皮皮廣告選品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海運 柬埔寨國際快遞海運價格全球國際貨運廣東印尼物流美國海外倉 推薦能寄國際快遞的東海物流快遞能發泰國嗎美國海外倉 義烏最靠譜的國際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