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持續升級,沖擊全球物流業。海運咨詢機構預測運價可能重返疫情期間的高位。雖然目前運價仍在呈繼續上漲態勢,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對此持謹慎態度。
他指出,疫情期間,美國的兩任總統特朗普和拜登共同發放了五萬億美元的補助金,這一舉措極大地刺激了美國民眾的消費,居家大肆采購,從而導致了運動器材、自行車、電子產品等商品的供不應求。進口商為了應對市場需求,紛紛加大進口力度,同時,由于碼頭工人因疫情導致的缺工問題,港口出現了嚴重的擁堵,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運價的飆升。
然而,謝志堅認為,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補助金的減少,民眾的消費模式開始轉變,對貨物的需求不再像疫情期間那樣旺盛。
盡管眼前的紅海危機導致船只繞航,但隨著新船的陸續交付,運力逐漸得到補充,這使得運價不太可能持續大幅飆漲,更不可能重回疫情期間每大箱運價高達1.5萬到2萬美元的水平。包括陽明海運在內的業界高層也普遍認同這一觀點,認為運價不太可能重回疫情高點。
業內人士指出,疫情期間對醫療物資、居家用品以及運動器材的需求屬于剛性需求,與當前的市場情況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弱,民眾的消費模式發生了轉變,更多地轉向餐飲、旅游等服務業,因此,對貨物的需求相較于疫情期間有所減少。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終端消費者購買力的擔憂,認為這可能會限制運價的持續上漲,并估計這一波漲價將存在上限,不太可能重現疫情期間的高價位。
據DHL ECOMMERCE發布最新的《2024年全球在線購物者趨勢報告》,該報告基于對全球24個重要市場中12,000名消費者的深入調查,發現現今的網上購物者對于購物成本特別敏感。
特別是在選擇送貨方式時,他們傾向于尋找價格合理、靈活且方便的選項。高昂的運輸成本成為了阻礙購物者完成購買的一個關鍵因素,據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41%的購物者因為運輸成本過高而放棄了購買。
Vespucci Maritime的首席執行官Lars Jensen針對集裝箱航運市場提出了兩種可能的發展方向。他指出,目前一些船只在主要港口等待時間長達一周,地中海西部也出現了大規模擁堵,市場似乎正在重蹈疫情期間的覆轍。在最不利的情況下,港口擁堵可能導致運力減少14%。
然而,與此同時,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需求熱潮,這進一步推動了本已缺乏產能的供應鏈增加產量。
Lars Jensen認為,目前的情況可能只是旺季的一個非常早期的跡象。如果這一推測成立,那么進入7月初后,需求熱潮可能會減弱,市場將得到一定程度的喘息,或者至少運價會達到一個上限。
但另一方面,如果當前的需求熱潮不僅僅是一個早期的高峰,而是預示著更為強勁的長期需求,那么運價水平很可能會繼續上升,甚至可能試圖達到或超過疫情期間創下的紀錄。
然而,當被問及這種情況發生的具體可能性時,Lars Jensen表示他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百分比,因為這一預測涉及許多不確定因素和變量。
在紅海危機之前,業界普遍認為2024年集裝箱運輸業將面臨幾百億美元的虧損,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全航線運價上漲且勢頭不減。
猶記得2021年受疫情影響,海運徹底紊亂,出現了運價要比貨值高的瘋狂景象。眼看海運旺季將至,難道運價又要重回高峰?
據英國知名物流媒體The LoadStar最新報道,近日,有英國貨運代理向客戶發出警告,稱亞歐海運需求開始呈現出與疫情高峰期相似的態勢。
Container xChange(德國艾世捷公司)的客戶表示,“盡管庫存水平并未給倉庫帶來重大壓力,但集裝箱價格卻在持續攀升,大約每48小時調整一次。”
業內人士表示,2021-2022年期間已經摸過運價“天花板”的海運巨頭正在默契抱團,抓住時機漲價,還有船公司為了維持運價而縮減運力。
目前市場都在搶集裝箱,搶艙位,ETA(預計到達時間)也不穩定,我國出口企業要提前做好出運計劃。
來源:百運網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跨境電商物流運輸雅加達海外倉上海到馬尼拉海運到瑞士國際快遞義烏到菲律賓貨運專業的電商海外倉德禧國際物流出口物流到越南到利比里亞海運紐瓦克海運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