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匯是跨境貿易中最關鍵的環節,由于匯兌產生的匯損也是外貿人最關心的敏感話題之一。小編之前就屢次被問到關于匯損的問題,因匯損導致訂單虧損的悲劇也不是個案了!

匯損是如何“蠶食”外貿人利潤的呢?
案例一:匯率波動
外貿公司A有一筆2萬美金的訂單,采用30%T/70%T方式收貨款。國外買家先付了30%定金,匯率是6.85。在貨物快到港時,買家再付剩下的70%,此時和支付定金的日期相隔了70天,匯率已經變為6.72。此訂單,因人民幣升值,A公司至少損失1820元。
案例二:強制結匯
Z是亞馬遜美國站賣家,使用某三方跨境支付機構X收取亞馬遜平臺貨款。2019年初,受中美貿易戰“休戰”利好,人民幣匯率從6.86一路升值到6.7。看著不斷飆升的匯率,Z想要將外匯留在自己在支付機構的賬號中,等匯率回到6.8以上再結匯。然而,支付機構規定入賬資金必須在48小時內轉換成人民幣, Z只能無奈接受以“損失”利潤的代價提現。
案例三:隱藏費用
外貿公司C在某收款平臺發起一筆美金結匯,發起結匯時查詢了實時匯率是6.87,可是結匯到賬后,核算下來實際匯結匯匯率是6.76,相差了0.11個點!由于匯率是實時變動的,實際結匯的時間無法掌控,許多平臺就利用這個時間差,玩起隱藏費用的貓膩賺取匯差。
解讀“匯損背后的秘密”

1. 針對匯率波動,市面上有一些遠期鎖匯的解決方案。然而,在鎖定匯率的同時,資金的流動性也同時被鎖定了。其實,對抗匯率波動的最佳方案是將外匯停留在海外,同時優化資金配置,雞蛋要分開放才能分散風險。
2. 強制結匯是牌照限制導致的。支付機構通常所持的牌照為MSO,MSB, API等境外支付牌照,資金是無法停留在賬戶中的,一旦入賬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結匯到境內賬戶,會產生2%-4%的匯損。
3. 實時結匯只是空中樓閣。你發起結匯的時間和實際交易的時間一定會有時間差,平臺給到的利率也只是參考利率。外貿人還是要在結匯到賬后核算實際結匯匯率,避免掉進隱藏費用的大坑。
如何避開匯損這個大坑?

1.選擇銀行賬號而非支付機構賬號。
選擇持有歐盟央行數字銀行牌照,能夠開設全功能、多幣種的銀行I類戶的境外銀行賬戶開設助手最靠譜。和傳統離岸銀行賬號一樣,賬戶中的資金可以合法合規的任意停留調撥,用戶可選擇合適的時機自主結匯。
2.選擇原幣種入賬,繞開強制結匯。
原幣種入賬避免了貨幣轉換時發生約2%-4%的匯損,在匯率波動劇烈時匯損幅度可能更大。所以要選擇支持用戶將原幣種提現到國內賬戶,且無需進出口權,對抗匯率波動的神器!
3.保持匯率敏感,多比較尋價。
選擇采用路由結匯制的銀行。用戶通過網銀系統發起結匯后,能夠通過尋匯機制向境內銀行及持牌機構發起詢價,自動選擇最優匯率為用戶結匯的最好。
(來源:PanPay泛付)
文章來源:
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9067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越南最大物流公司國際寄快遞便宜到馬來西亞的運費中國深圳到泰國海運馬來西亞集裝罐運輸中國發越南物流廣州到越南河內貨運跨境物流倉庫菲律賓轉運到越南的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