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應鏈本土化趨勢,激活大量當地傳統零售商
一位投資人曾指出,社交電商起勢靠流量,成敗在供應鏈,真正決定電商企業做多大、走多遠的,只在于供應鏈。
Ted認為,本土賣家崛起及中國賣家將貨備到東南亞當地的趨勢下,跨境供應鏈的占比越來越低了,供應鏈本土化是應有之義。“跨境或者中國出海企業雖最具活力,但是較低的客單價和毛利率水平,使得其大部分利潤都犧牲在了電商各環節的成本上。”他說。
所以,Youpik最初使用一套自有的商家入駐系統,幫助本土傳統零售商搭建匹配電商的供應鏈組織協同機制。這樣下來一段時間,Ted發現,Youpik的分銷獲利空間非常低,不僅無法留存原有的小B,也無法吸引到新的小B加入。
“如果要沉淀終端用戶,就必須在多快好省的消費者需求上做到任何一點,但這對我們這種中小電商平臺來說非常困難。”Ted指出,東南亞電商的滲透率并不高,其供應鏈組織協同效率偏低。比如,本土大賣家多以傳統零售商為主,其原有供應鏈主要是配合線下商超和批發市場,若要轉型成電商供應鏈模式,必須得有決心和專業能力才行。而由于電商財富效應還未顯現,很難推動他們轉變。
一番調整后,Youpik的供應鏈體系轉而以平臺電商Lazada Affiliate(Lazada聯盟,類國內淘寶客系統)為主,可調動起Lazada全庫SKU,并獲得高效安全的履約能力。這樣,Youpik可以節省資源,更聚焦在前端。“Lazada率先在東南亞推進的全托管模式,能夠極大的提升產業上下游的效率,會激活大量本土傳統零售商,因而我們供應鏈體系也將全面擁抱平臺電商的affiliate系統。”Ted表示。
在本土化管理問題上,對于蔡同濟來說,私域運營首先會存在理解的差異。因此傲途會通過線下見面方式給經銷商、本地員工做培訓,讓他們理解私域運營模式的具體內涵和操作,并更加信任公司。其次,私域運營本地化很難,出海品牌大多沒有線下門店,或者擁有了數量較少的線下門店,無法發揮社交電商線下每周消費核銷優惠券等形式,只能通過線上傳播鏈接方式進行做分銷裂變。
相比于中國出海企業,東南亞本土企業在這方面的優勢就顯露了出來,比如,他們對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差異性更敏感、對消費者的感知也更深刻。
經營自家馬來本土企業電商渠道的Joanne,就采取了每個國家獨立運營的模式,按照倉儲貨運站、當地人消費水平和習慣,將馬來、新加坡分為一類,越南分為一類。
Joanne坦言,東南亞人不會精神內耗,大部分是樂天派,像她作為第四代馬來華人,性格就如此,渾然不會記住七年做社交電商踩過的坑、流過的淚。在她看來,東南亞年輕人生活壓力沒有那么大,普遍沒有儲蓄買房的計劃,也不會有長遠規劃,生活更加注重眼前,且會把工作和生活分得特別清楚。
注重眼前的東南亞人,與善于未雨綢繆的中國人,這個價值理念之差是Ted認為兩個地區最大的不同。他希望培養出優秀的本地核心中層,才能更好調動起本地員工的本地資源,比如找到本地KOC和本地明星,以及后續如何與他們溝通。但后來,他發現,改變只會讓自己無奈,而發自內心地接受差異,就能和諧地相處。
“我對東南亞人的看法和國內對他們的普遍印象有點差別。”Ted在泰國生活四年發現,很多本地人也非常勤奮,在沒有空調的批發市場里,頂著酷暑辛勤推銷商品;不少寶媽和婦女做小B,業余之際,不停地在社媒平臺賣貨。
Ted還觀察到,現在東南亞本土零售商對于電商化的熱情逐漸高漲,加上本土優勢,未來本土電商品牌會越來越多。反觀之,出海的中國品牌不算多,大部分是先做跨境電商的邏輯,很少落地本土,或者往往“雷聲大雨點小”。
Ted感概地說,“只有走出來,真正深入當地,才能了解真實情況。”
作者:周昕怡;編輯:何洋
來源公眾號:億邦動力(ID:iebrun)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美國華中快遞國際包裹肯尼亞走海運發往越南的物流菲律賓 物流公司海運發泰國高爾夫航空球包到菲律賓的運費泰國往國內寄快遞多少錢寧波到越南專線貨運 巴基斯坦